欢迎来到合肥晓燕子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。

在线预约|联系我们
全国服务热线
15256931441

    康复知识

    主页>康复知识

    家里有自闭症孩子,家长要学会管理情绪

    发布时间:2023-03-01 10:40:03阅读次数:0

    家里有自闭症孩子,家长要学会管理情绪,今天来聊聊家长如何解决情绪管理问题。

    首先,焦虑是生物体对真实或想象的威胁产生的反应。比如,自闭症儿童现实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真实的,而自闭症小孩糟糕的未来是家长想象出来的。慢性焦虑通常是针对想象中的威胁,是弥漫性的、没有特定时间限制的。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通常会陷入悔恨过去、焦虑未来的状态,就是不把现在的每一天过好。

    image.png

    父母情绪问题对孩子症状的影响

    在家庭治疗的理论里,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整个家庭系统动力失调的结果。调整其他家庭成员的认知和行为,调整家庭互动情况,有可能对缓解该成员的问题有帮助。大量研究都发现,父母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度相关的。也就是说,如果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好,孩子就很难有一个好的心态。所以,调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态很重要。

    但是,在与自闭症家庭的接触中我们发现,父母经常会陷入相反的思维里,以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好了,自己就没问题了。然而,孩子需要要从父母那里体会出自己是被爱的、被接纳的和被欣赏的。如果父母连自己都不欣赏,对自己不接纳,对孩子生病这个事实都不接纳,那么孩子很难有这种正性体验。

    有研究团队曾经做过一个针对自闭症孩子父母的访谈研究,访谈中有一个问题:你觉得你的孩子什么时候状态比较好?对答案进行编码后,研究人员得到了两个因素。第一个因素是孩子自身的情绪状态。家长的这种观察跟现有研究结果是一致的。已经有研究发现,自闭症儿童的焦虑水平高于正常发展儿童,并且焦虑水平越高,刻板行为表现越多。

    第二个因素,是家长的情绪。他们得到一个情绪—症状联系的反馈循环:如果家长展现出过多的焦虑、愤怒和沮丧,孩子就会感到很有压力,出现更多症状,孩子的症状又反过来刺激家长,让家长更加焦虑,这是一个恶性循环,家长和孩子的状态会越来越差;如果家长能够比较平和地面对压力,那么孩子的压力也会比较小,症状水平就会比较低。孩子的进步会反过来鼓舞家长,让家长更有效能感,这就是一个正性循环。因此,要切断恶性循环。找到正性循环的切入点,在于优先解决父母的情绪问题。

    image.png

    如何处理父母的情绪问题?

    处理父母情绪问题的第一要义在于,父母作为自我分化良好的成人,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去寻求情绪问题的解决,而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行为表现捆绑,不能期待用孩子表现良好来提升自己的积极情绪。这一原则源于鲍恩(Bowen)的系统家庭治疗理论。

    1. 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

    父母可以从和自己情况类似的人那里获得支持,比如,过来人通过讲自己经历的心理阶段,可以让后来者获得一些支持和经验以及对外在的预期等。自闭症训练机构可以考虑将父母组成团体,进行团体辅导。有的家长在这样的正式或非正式团体中获益颇多。比如有位家长说:“我觉得要寻找自己的同类,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,有时候会得到一种启发,一种灵感,有时也是一种消遣。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在同类面前,你会觉得,自己不是最特殊的。”

    父母自己的朋友圈也很重要。找朋友去倾诉负性情绪,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式。不过,要利用好朋友的支持功能,这里面也有一些注意事项。首先,你的朋友不是心理咨询师,他们其实并不知道怎样帮助你是正确的。当你告诉你的朋友“我的压力很大”时,大部分人可能会急于给你实质的帮助。然而,对于没有接触过自闭症的人来说,他(她)可能也提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,还会感到压力很大。

    因此,当你想要宣泄情绪时,你可以非常明确地跟朋友表达你的期待,比如“我就是想要释放一下情绪,你听着就好,可以不用给我意见”。这样对方就不用绞尽脑汁给你各种建议,而是安心做一个好听众。你事先说好“我要什么”。这样传递信息,可以让自己和对方都有确定感。

    image.png

    2. 时刻注意调整期待

    很多时候,父母的愤怒、挫败和焦虑,都和不现实的期待有关系。家长需要评估孩子是否准备好了,在孩子的能力完全不能胜任那个任务而父母还反复让他练习的时候,他会抵触这样的训练,还会影响他未来去做这样的事情。很多人觉得笨鸟先飞很好。但是如果你太早让他飞,鸟可能最后拒绝飞了。孩子会觉得“飞”是非常可怕的事情。父母应该考虑到孩子症状的严重程度,客观评估孩子的状态,接纳孩子很缓慢的进步,这有利于父母的健康状况。

    比如,对于轻度智力障碍的孩子,我们的期待可能是让他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,而不该在学业上对他有太高要求,因为大部分轻度智力迟滞的孩子在学校里都做不好。如果生活能自理,学习和工作能力相对比较差,其实已经达到不错的状态了。父母要学会接纳。如果每次父母都表现得非常不满意,训练强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,孩子可能就不想去上学了。

    很多父母在最初阶段都存在对孩子期待过高的问题,所以遭遇挫败几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。父母应该明白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,他们可能会产生挫败感,因此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,时刻注意调整期待。

    3. 摆正养育者的位置

    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方式,很大部分父母实际充当了老师的角色。也许有些人会指导父母去当老师,要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去对孩子做行为训练。但是,父母就是父母,不要和老师的角色混淆。老师和父母是完全不同的,父母对孩子的是无条件的关注,而老师的教育是有评判的。当父母在抚养过程中总是去评判孩子的时候,他(她)就没有办法体会到什么是无条件的爱,感受不到正常父母给予的关注。

    image.png

    有些ABA训练项目中,训练师会要求孩子每天训练8小时,一周40小时。这是强度非常大的训练,让成人来做都很困难,已经超出了低龄孩子的极限了。如果父母这样要求孩子,孩子可能很难体会到父母其实是爱他的。如果父母退回到养育者的位置,把训练交给别人去做,也不对孩子的训练结果有过多要求,其实父母自身可以也放松下来。有相关研究表明,专心扮演父母角色的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,因为他们没有角色上的冲突。

    4. 爱孩子也学会爱自己

    父母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。很多自闭症孩子家长会说“不管自己了,只要他好就行了”这种话。然而,现实的情况是,父母是孩子的照顾和保护者,如果父母身体出了问题,家庭会面临更多的困难,家长的心态肯定也不会好。同时,孩子会陷入失保护的状态,他(她)的不安全感会增强。因此,家长保护好身体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  那么,父母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呢?首先,父母之间要有更多的协作,要有明确的分工,有交替的过程。其次,如果能寻求到外援的家庭,比如请(外)祖父母、阿姨或者姑姑帮忙看孩子半天,自己暂时摆脱一下这个环境,也是很好的。再次,要寻求社会支持。比如,请保姆来帮助处理家务,也有志愿者愿意参与短期看护自闭症儿童的情况。

    父母是孩子的最重要资源和最可依靠对象。只有当父母处在平和、积极的心态中,才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,并且给予孩子更有建设性的帮助。

    最后,期待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,其实是期待社会本身的一个进步。有调查发现,展现出某个人群的真实状态,大家对该人群可能有更多的理解与接纳。现在新闻媒体自闭症儿童及家庭的关注,这一人群就会慢慢被接受。公众知道自闭症存在有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,对这个群体也会更加宽容。社会要给特殊儿童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。



    本文由合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,合肥晓燕子康复机构收集整理发布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分享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刻删除。
    152569314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