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发布时间:2025-11-09 11:25:06阅读次数:0次
这篇文章是我们给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居家训练实用指南,核心是 “不用复杂工具、融入日常场景”,教家长通过简单实操,帮孩子提升认知、表达和自理能力,方法好上手、不费妈:
抓牢日常场景做训练:比如吃饭时让孩子认餐具、分碗筷,穿衣服时问 “要红色还是蓝色外套”,逛超市时让孩子帮忙拿指定物品,把训练藏在生活里,孩子不抵触;
用 “简单指令 + 重复练习” 打基础:指令只说关键话(比如不说 “把桌子上的苹果拿给妈妈”,只说 “拿苹果给妈妈”),同一个动作反复练,比如每天睡前让孩子自己脱袜子,练熟了再增加难度;
玩小游戏练能力:比如 “配对游戏”(把相同形状的积木放一起)、“找东西”(藏起孩子熟悉的玩具让他找)、“模仿动作”(家长拍手让孩子跟着拍),在玩乐中练反应和专注力;
多给正向反馈:孩子做到了就及时夸(比如 “宝宝自己把鞋子摆好,真棒!”),哪怕进步小也不着急,不强迫孩子做超出能力的事;
借助简单工具辅助:比如用图片卡让孩子认 “吃饭、睡觉、洗澡” 等日常场景,用计时器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(比如 “计时器响了就结束看电视”),降低孩子理解难度。

场景:温馨的餐桌前,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着,桌上摆着碗、勺子、筷子、盘子
元素:家长手里拿着勺子,笑着对孩子说 “指一指哪个是勺子”,孩子伸手去指餐具,桌上还放着一张简单的 “餐具认知卡”(画着对应餐具的简笔画)
风格:暖色调、生活化,突出亲子互动的温和感,没有复杂道具

场景:客厅地毯上,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积木 / 玩具车
元素:散落着几种不同形状(圆形、方形)或颜色(红、蓝)的玩具,家长正在把红色积木放进红色盒子里,示意孩子跟着做,孩子手里拿着一块蓝色积木,专注看着家长的动作
风格:明亮干净,突出 “游戏化训练”,画面里只有少量玩具,不杂乱

场景:孩子的书桌前,墙上贴着一张 “日常流程提示卡”
元素:提示卡上是 3 张简笔画(起床→刷牙→吃早餐),家长站在旁边,指着卡片跟孩子说 “我们现在要做哪一步呀”,孩子看着卡片回答,桌上还放着一个小巧的计时器
风格:简洁清晰,突出 “可视化辅助”,提示卡图案简单易懂,适合孩子认知水平
上一篇: 孤独症儿童社交弱,试试常聊这10个话题
下一篇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