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合肥晓燕子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。

在线预约|联系我们
全国服务热线
15256931441

    康复知识

    主页>康复知识

    孩子刻板行为怎么干预?

    发布时间:2018-05-28 09:23:13阅读次数:0

    1、刻板行为有哪些表现?
    不断摆弄手指,
    不断打自己的脑袋,
    不断摇晃身体,
    不断重复同一句话,
    不断把积木摆成一条长龙,
    水彩笔必须按照固定顺序放进盒子里,
    回家必须沿着同一路线,更换路径就不行,
    只在家里上厕所,外面的厕所坚决不去,
    进屋必须脱鞋子,无论去哪里都要脱,
    游戏规则只允许3个人参加,增加一个人就不行,

    只听得懂把蜡笔给妈妈,把蜡笔给叔叔就听不懂。

    2、刻板行为是什么?

    以上行为都是刻板行为的体现,必须下一个定义的话,那么,我们可以说:
    刻板行为,是一种重复的、固定的、无明确意义的某种行为。
    通常,这种行为被打断时,会引发强烈的情感冲突。
    按照刻板内容的不同,我们可以把刻板行为分为以下几种:

    1)刻板动作
    比如反复甩手、反复玩手指、反复摇晃身体、打头自伤等肢体动作的刻板。
    此类刻板行为最为简单。

    2)刻板思维
    比如,积木必须搭成一条线,数数必须从1到10不能从中打断,讲故事只讲同一个,必须沿着同一路径回家等。
    此类刻板行为具有一定的思维秩序性。

    3)刻板语言
    简单的如重复同样一句话(有自言自语的性质),唱同一首歌,复杂的如只能表达打开,什么都是打开,拿起苹果也叫打开,画画也叫打开。
    此类刻板行为不能将语言灵活运用,尤其表现在句子组织能力弱。

    4)刻板规则
    比如,比赛只允许自己赢,不能接受其他结果;
    或者,肯德基必须吃上校鸡块,没有的话就会崩溃;
    或者,游戏玩熟练之后,拒绝更改任何规则。

     

    3、刻板行为和强迫症有什么区别?
    刻板行为和强迫行为表面看,都是在重复某些无意义的行为,但区别在于:
    刻板行为过程中,行为者对此乐此不疲,丝毫意识不到这是不对的。
    强迫行为过程中,行为者对此非常焦虑,明显意识到这是不对的。

    4、哪些儿童容易有刻板行为?
    普通的成人也会刻板啊,比如开会时抖腿,用老式电话时玩电话线~
    在普通儿童中,1岁以内的婴儿或多或少都会有简单重复的刻板动作,
    但随着年龄增长及能力提升,刻板行为通常都会消失。 
     
    在2岁以上自闭症及发育迟缓儿童中,更容易伴有刻板行为。
    其中,又以自闭症谱系儿童最多。

    自闭症谱系儿童中,按照智能的由低到高,
    其刻板行为依次表现为:刻板动作、刻板思维、刻板语言、刻板规则等。
    也就是说,严重的,低功能自闭症儿童,更多表现为刻板动作;
    中等及高功能儿童,更多更多表现为刻板思维及刻板语言;
    高功能儿童及阿斯伯格,更多表现为刻板规则。

     

    5、为什么会有刻板行为?
    每一个行为存在,都具有其原因和意义。
    对于刻板行为来说,其本质原因实,大脑神经本身的损害,具体原因不明。
    从实用角度来说,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: 
     
    1)无事可做
    刻板行为一般发生在没事情做的无聊时候。如果儿童在全身心参与其他项目,一般较少发生刻板行为。


    2)感官刺激
    无聊,加上做某些刻板动作时可以带来感官上的快感,于是,这些行为就被自己强化了。
    没有什么比获得快感更有力的强化。


    3)获得关注
    有些刻板行为不是被自身强化,而是被他人强化。比如,一打头,孩子就能得到家长关注(被打骂也是一种关注),或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(别人给自己东西也是一种关注),那么这种刻板行为就会被他人强化。


    4)智能障碍
    从第4个问题中,我们可以知道,刻板行为与智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。
    刻板行为是一种低级心理发展功能,换句话说,很多4、5岁的儿童,心智能力可能还停留在1岁,所以很多刻板行为就保留下来。
    那么,长期看来,只有发展智能,才能从本质上克服刻板行为。
    否则,一个刻板行为消除了,如果智能得不到有效提升,还会有其他刻板行为发生替代。
    但,这也有新的矛盾,智能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,不是你想提升多少就提升多少。
    一个智商30的儿童,可以将智能提高到40、50、甚至60,但是,很难提升到100。
  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龄乃至成年自闭症患者,只能过着严格的结构化的生活。
    无论如何,早期,能提升多少是多少,在这个过程中,还是有很多奇迹发生的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6、如何干预刻板行为?
    1)时刻有事做。
    在日常生活中,让孩子别闲着,别无聊,要时刻有事做,才能用有意义的事情占据他的时间,从而避免刻板行为发生。


    2)立刻打断,转移注意
     一旦刻板行为(尤其是刻板动作)发生,要立刻打断,转移孩子注意力,做些别的事情,避免刻板行为严重化。


    3)长期干预:泛化 (稍后详述,未完待续)
    尤其是思维刻板、语言刻板、规则刻板,一定要教儿童充分泛化。包括: 


    地点的泛化
    比如,一个小朋友每天坐电梯回家,忽然有一天电梯坏了,走楼梯的话就哭闹不止。
    此时,就需要地点泛化,妈妈每天带他走不一样的方式回家,有时候坐电梯,有时候走楼梯。
    经过一段时间地点泛化,孩子终于能够接受任何方式回家了。


    时间的泛化 
    比如,一个小朋友在学校上课,第一节课语言课,第二节课音乐课,有一天换了课表,这两节课调换位置了,孩子就不能接受。他觉得第一节课这个时间点,必须要上语言课,第二节课这个时间点,必须要上音乐课。
    为此,我们经经常调换课程顺序,让他逐步接受。
     

    人物的泛化
    比如,张老师给小朋友上个训课,有天,张老师请病假,换王老师上课,他就接受不了,各种哭闹不服从,产生对人物的刻板。那么,我们就时常更换老师,让他逐渐接受。
     

    物品的泛化
    比如,一个小朋友对于一个绿色小球特别执着,时时刻刻都要拿着,只要让他放下小球,他就哭闹不止,拿小球这个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上课,因为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小球上。于是,我们先从替换开始泛化,把绿色小球换成其他颜色,又换成其他物品,又逐渐练习拿起放下,经过一段时间的泛化,他终于可以平静滴放下小球了。


    形式的泛化 
    比如,搭积木时,小朋友只能接受从低到高仿搭,不能接受从左到右,或者从前到后等形式。于是,我们就将形式经常变换,让他逐渐接受。
     

    全方位泛化
    对于概念的理解,我们经常要全方位泛化。
    比如,学习苹果的概念时,不光要学习视觉上的苹果,还要学习苹果皮,苹果核,苹果汁,苹果块,把苹果切开,感受苹果的 味觉、嗅觉、触觉,以及咬一口苹果的咔嚓清脆的声音。
    只有全方位泛化,概念理解及语言表达才能让儿童深刻理解。 


    4)改变能改变的,接受不能改变的。 
    有些刻板行为,是无需改变的,因为它非常有用。
    比如,有些小朋友喜欢把鞋子和衣服分门别类放到衣柜里,这是相当好的习惯。
    有些小朋友喜欢桌子上的东西按一定顺序摆好,这也是相当好的习惯。
    还有一些刻板行为,是可以作为职业特长的,比如按顺序码放东西是超市码货的必备能力。
    如果善用一些刻板行为,也是可以发展出有意义的能力的。


    本文由合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,合肥晓燕子康复机构收集整理发布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分享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刻删除。
    152569314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