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要面对孤独症这个现实
发布时间:2019-05-29 09:01:57阅读次数:0次
1. 帮助孩子理解“开玩笑”
家长与孩子说话时,发指令要直接、简单明确,因为孩子接受语言方式是直接的。但这一点也会带来问题,如:有一段时间,小石头学会了一个骂人的词,在幼儿园冲着老师就说了,这是因为小石头不知道这句话是好话还是坏话,他分辨不清。老师当然很生气,说:“你说什么呢?”小石头重复了一遍。老师的表情更不好看了,但小石头看不出老师的变化。老师又说:“你再说!”于是小石头又重复了一遍。老师一看,这样僵持下去,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就全没有了,只好说了一句“别说了”,才把这个话题停止了。晚上老师向我说了这个过程,我告诉老师小石头接受信息是直线型的,他不会拐弯,在你跟他说“你再说,你再说”的时候,他听到的指令是“再说,再说”所以他会一直重复错误的话,他不知道你的表情在变化,也不知道反问的意思。老师说:“我明白了。”从那以后,老师跟他说话都是清楚、明确、直接的指令,就没有再出现类似的情况。
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故意与孩子说话拐弯,开玩笑。让他理解开玩笑的意思,增强他的应变能力。只有孩子具有应变能力并理解说话的意义,才能接受突然的变化。
我们是怎样训练他的应变能力的呢?首先上让他接受部分的变化,例如有一次,我们与他商定好星期六一起去爬山,但到了星期六的早上,我们对他说:“小石头,今天我们不去了,你自己去爬山吧。”他立刻显得很紧张,说:“我一个人爬山要害怕的,不能让小朋友一个人去爬山,有人贩子。”我们对他的回答还比较满意,因为他并没有坚持爸爸妈妈一定要去。但随后我们就告诉他,刚才是开玩笑,爸爸妈妈都会去的。再就是让他学会接受事物完全发生变化,例如我对他说:“小石头,今天不去爬山了。”(已经事先说好要去)第一次他朝着我就打,一把就把我的脸抓了五道杠。后来,我就跟他讲这叫“开玩笑”,他也可以跟我们开玩笑。在家他爸爸教着他跟我开玩笑,或者我教着他跟他爸爸开玩笑。有时我就说,“爸爸,我们不要你喽!”“爸爸妈妈不跟石头好喽!”我会说:“哎哟,今天晚上老鼠来了要把你的脚趾头当成火腿肠叼走了。”或者“哎呀!今天我完蛋了,我要淹死了。”人家觉得要忌讳的话,我都跟他讲。就从最简单的玩笑开始。后面我还会说到,如果不懂得开玩笑,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。
2. 让孩子学会接受变化
以前如果一件事先说好的的事情(比如去哪里),如果因什么原因不能去了,必须变化,那我们全家都不要活了,小石头会闹得一塌糊涂。我们组织去威海,就在去的前两天,突然刮七级大风,威海那边来电话,说船过不去了。这一下,我们俩就紧张了,这可怎么办?我们还不能直接告诉他,后天不能去威海了。我们就采用迂回政策,先引导他:风大了会怎样了?――翻船。对,那我们去威海要坐船,会翻船。他马上意识到(哭闹着嚷):“不行,我要去威海。”我们就跟他讲:“这样吧,如果后天不能去,我们就去潍坊,潍坊不需要坐船,我带你去玩一个很豪华的游乐园好不好?”他不同意,于是,我们又跟他讲,你这次去了潍坊吧,下次风停了还可以去威海,这样我们不是去了两个地方了吗?”他琢磨了半天,觉得还是比较划算,所以他说:“那好!那好”
这次我们说好“五一”的时候带他去南方去玩,因为他喜欢他的表姐,后来田老师邀请我们来北京,我们就跟他商量:“我们不去看姐姐了,我们去北京。他说不行,我要去看姐姐,要不然让姐姐来北京。”我们先答应他,不算是说假话,而是争取时间再做工作。我们让他知道上高中是很辛苦的,姐姐要考大学,现在不能去北京,我们先去,以后我们再跟姐姐去北京。他接受了,所以他很高兴来。
3. 小石头闯“祸”了
对一个稍微功能高一点的孩子,最困难的地方是让他明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,我应该怎么去处理。最难的是突发事件的出现。最让我受到刺激的事情发生在去年:他打了我们邻居的一个孩子,那个孩子与他不在一个班,是一个年级的,但很淘气。那时小石头上学已经不用接送了。有一天上班车的时候,那个孩子伸手在石头腰上打了一拳,我们的孩子还是比较能忍耐,那个孩子看他没有反应,把手伸到他眼前说:“待会儿把你的眼珠抠出来。”石头不知道这是开玩笑,他就理解成你要抠我的眼珠,所以下车的时候就往前跑,可是那个孩子追上石头,又打了他一拳,还说:“待会儿把你的眼珠抠出来。”石头当真了,他拿起一块石头,很准地打在那个孩子的后脑勺上。当时我没在家,石头的爸爸就和那个孩子的妈妈去了医院,给那孩子缝针。一路上那个孩子的妈妈说话可难听了:“你们的孩子有毛病,你们的孩子没有权利上学,大家都是大学教师,都学过法律,监护人是有责任的。”石头爸爸只是听着,连出租车司机都听不下去了。他们一回来,我赶紧就到他家,我看见孩子的衣服上有血,心想别的地方帮不上忙,我就帮他把衣服洗出来了。没想到那个妈妈到校长那儿去说:“看,她多精明,到我们家毁掉证据。”我问领导:“你看我怎么表示才好啊。”因为我知道,她比较难缠。我们领导问:“你想怎么表示呀?”我说:“我爱人已经给他买了100块钱的东西,我呢又买了200块钱的东西,我再给他拿过去300块钱,你看怎么样?”领导说:“都是同事,打就打了,孩子还不打仗?没事”我说:“那不行。”我还没来得及送呢!人家就上我家里来拍开桌子了。她当着石头的面:“他是精神病。”那件事情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后,我特别艰难,为什么?因为石头起了很大的变化,他受了刺激。我这才发现他在听我们说话,原来我不知道,因为他以前不听。
本文由合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,合肥晓燕子康复机构收集整理发布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分享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