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8-24 11:55:32阅读次数:0次
10个在家就能用的实操法,帮孤独症娃跨出开口说话第一步
对孤独症孩子的家长来说,孩子哪怕只是模糊地发出一个音节、在你说话时多望一眼,都足以让人偷偷红了眼眶。
很多家长总怕“孩子学不会说话”,其实不是娃没潜力,而是我们没找对和他“对话”的节奏——孤独症孩子对抽象语言不敏感,但对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用得上”的场景格外上心。今天分享的10个方法,全是康复师和家长们验证过的“实用招”,不用复杂工具,在家就能练,帮你少走弯路,陪娃慢慢靠近“开口”的惊喜。
别坐在桌前教“苹果”了!孤独症娃认的不是“词”,是“词背后的事”。
- 实操小贴士:吃水果时,先让娃摸一摸红苹果(“滑滑的”)、闻一闻(“香香的”),再递到他嘴边说“咬一口苹果,甜甜的”;穿鞋子时,握着他的脚说“伸脚,穿鞋子,宝宝要穿鞋出门啦”。把话和娃正在做的事绑在一起,他才会明白“原来这句话是说这个呀”。
很多孤独症娃是“视觉脑”,记不住声音,但能看懂图片。一张小卡片,就能帮他跨过“不会说”的坎。
- 实操小贴士:做3张简单卡片——画着水杯(喝水)、米饭(吃饭)、玩具车(玩玩具)。娃想喝水却急得跺脚时,拿“喝水”卡片指给他看,边指边说“宝宝想喝水,对不对?妈妈这就去拿”。慢慢的,他会知道“指卡片=能满足需求”,再引导他跟着说“喝水”。
逼娃说话只会让他抵触,但如果“说出口”能换到喜欢的东西,他会主动尝试。
- 实操小贴士:娃喜欢搭积木?你就拿着积木蹲下来:“宝宝说‘积木’,妈妈就给你一块”。如果他暂时说不出完整的,哪怕只发出“积”的音,也赶紧把积木递过去,笑着夸“宝宝会说‘积’啦,真棒”;尽量不用零食当奖励,选“抱抱”“玩1分钟躲猫猫”这类互动,更能拉近距离。
- 实操小贴士:每天固定15分钟,关掉电视、放下手机,只陪娃玩他喜欢的——比如他爱推小车,你就跟着他走,边看边说“车车跑好快呀,宝宝推得真有力”;他爱搭积木,你就递一块,说“我们一起搭个小房子,宝宝放一块,妈妈放一块”。不用刻意“教”,轻松的氛围里,语言才会慢慢渗进去。
别一上来就说“跟着妈妈说‘妈妈’”,娃会躲。不如先当他的“小跟班”,让他觉得“你懂我”,再慢慢引导。
- 实操小贴士:娃玩球时发出“砰砰”声,你也跟着说“砰砰,球在跳呀”;娃拍手笑,你就跟着拍手,说“宝宝拍手好开心,妈妈也开心”。等他愿意主动跟你互动了,你再说“我们说‘球’好不好?球——”,停顿1秒,给娃留模仿的空间。
别跟娃说“我们现在去厨房拿个红色的苹果,洗干净了再吃”,信息太多,他根本记不住。
- 实操小贴士:把长句子拆成短的,加重关键词:拿苹果时说“拿苹果”,洗苹果时说“洗苹果”,吃的时候说“吃苹果”;问他想不想玩,就说“玩球?”,把“玩球”两个字说慢、说清楚。简单的话,娃才容易理解,才敢跟着学。
教“软”和“硬”,光说没用,得让娃“摸”到;教“冷”和“热”,得让他“感受”到。
- 实操小贴士:拿个毛绒玩具给娃摸,边摸边说“软,毛绒玩具软软的”;再拿块小石子,说“硬,石头硬硬的”;洗手时,先接凉水让他碰一下,说“冷,水好冷”,再换温水,说“热,水暖暖的”。多感官一起动,娃以后听到这些词,就会想起对应的感觉。
不用刻意安排“学习时间”,吃饭、洗澡、散步时,都是教语言的好机会——重复的场景,会让娃慢慢形成“条件反射”。
- 实操小贴士:散步看到小狗,就指给娃看:“小狗,汪汪叫”;洗澡时用水轻轻泼他,说“水,凉凉的,宝宝笑啦”;娃自己拿起勺子,赶紧说“宝宝拿勺子,要吃饭啦,真能干”。每天说、每天重复,娃会慢慢知道“这句话对应这件事”。
很多家长急着让娃回应,刚问完“要不要喝水”,1秒没等就又问,反而让娃紧张。孤独症娃的语言加工速度慢,得给他多一点时间。
- 实操小贴士:跟娃说话后,故意停顿3-5秒——比如问“玩不玩小车?”,说完就看着他,不催也不打扰。如果他没反应,就拿起小车递到他面前,再问一遍“玩小车?”。多等这几秒,就是给娃“思考+表达”的底气。
每个娃的情况不一样:有的娃不会发音,有的会发音但不会表达,有的能说但听不懂。单靠自己摸索,很容易走偏。
- 实操小贴士:带娃去正规康复机构做个语言评估,让康复师帮你判断娃的“卡点”在哪——是练发音,还是练理解?然后把康复师教的小游戏、小方法(比如特定的卡片用法)用到家里,每周跟康复师反馈娃的情况,及时调整计划。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,你才能更有方向。
最后想跟家长们说句心里话:
别跟别人的娃比,就跟昨天的他比:今天比昨天多望了你一眼,就是进步;今天比昨天多发出一个音,就是惊喜。你每一次温柔的说话、每一次耐心的等待,都是在帮娃慢慢搭建属于他的“语言小房子”。
相信我,只要你不放弃,娃终会用他的节奏,慢慢跟你说“妈妈,我想玩”“爸爸,抱”——那一天,一定会来。
你家娃现在能说多少啦?是卡在“发音”还是“表达”?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互相打气,分享经验~
上一篇: 自闭症儿童发呆时在想些什么?如何解决?
下一篇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