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合肥晓燕子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。

在线预约|联系我们
全国服务热线
15256931441

    康复知识

    主页>康复知识

    自闭症情绪及行为问题

    发布时间:2018-03-21 11:08:40阅读次数:0

    自闭症患者的情绪及行为问题本是两个不同的课题,这里放到一起说,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少共通之处。

           我们先来看看问题产生的原因,下面分三部分来进行说明:分别是脑科学、行为学,以及家庭的影响。

     

    1、基于脑科学的部分

           掌管情绪的激素有很多,诸如内啡肽、多巴胺、去甲肾上腺素等。它们分泌于大脑不同的部位,同时对我们的情绪起到严重的控制作用。众所周知的“产后抑郁症”便是和激素水平严重波动有很大的关系。而人的情绪,本质上就是大脑的电化学作用。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所以,如何有效的控制不同激素的分泌,便成了我们控制情绪最直接的办法。抛开深奥的脑科学不谈,我们今天来汇总一些简单易行的办法。

           内啡肽控制“快乐”的感觉,多巴胺提供“快感”,去甲肾上腺素能让人更有激情。而内啡肽的分泌又会影响多巴胺。

           好吧,说好了说人话的,抱歉啊!

           首先,富含酪氨酸的食物,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。比如杏仁、香蕉、芝麻、鱼、肉、奶等。

           另外,β胡萝卜素,以及VC等抗氧化物也是比较理想的食品。这里就不举例了,百度一搜一大把。

           其次,较大计量的运动,是促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好办法。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打下来会感觉异常的“爽”!

           再有,就是充足的睡眠。回想一下自己缺觉的日子,是不是沾火就着?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好了,脑科学的部分我是外行。上诉的内容也是人家医生叫我转述的。接下来,合肥自闭症带大家看看问题行为产生的重头戏——用ABA的解释。

           孩子之所以产生问题行为的绝大多数原因都是我们家长平日里,有意无意的给强化出来的!

           举个例子。孩子路过超市,想吃薯片,但是你不想让孩子吃那么多垃圾食品,于是你拒绝了孩子的请求。

           那么孩子接下来会怎么办呢?如果他乖乖的跟我们走了,这当然是我们希望看到的。但是,我们的孩子大多数不会这样吧?至少我儿子一开始就做不到。

           于是,他开始用哭闹来挑战我们。如果这时候我们迫于种种因素(可能是为了逃避旁人异样的眼光,可能是觉得孩子可怜,也可能是奶奶在旁边说情),而选择妥协,给孩子买了雪糕。

           孩子这次通过哭闹的行为得到了他想要的,那么下一次他选择哭闹的可能性一定会增加。用ABA的话说就是,我们给出的结果C(给他买薯片),强化了孩子的哭闹行为B。

           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哭闹,而用正确的行为来处理呢?这就是我们需要用ABA原理来解决的问题了。

           首先,我们来看看,关于结果对行为的影响。不外乎两种,增加(或减少)目标行为发生的可能性。

           对于处理问题行为,我们通常是两种同时使用。

           首先,我们希望孩子用什么正确的方式来处理呢?还以刚才买薯片这个为例。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被拒绝后跟我们走,或是小小的表达一下不满,然后跟我们走。那么,这个就是我们需要给孩子塑造的行为。遵循“辅助+强化”的原理。这里不展开讲,具体内容请参考如下文献:

    ABA扫盲05——问题行为干预 1

    ABA扫盲06——问题行为干预 2

           那么如何面对当前的问题行为呢?我们可以采用惩罚,或是消退的方法。

           说起惩罚,谁都会,简单粗暴,不用学,而且立竿见影。但就像抗生素一样,后患无穷!

           尤其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。如果孩子从小就是以惩罚作为消除问题行为的主要手段的话,那么一旦等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力量可以与你对抗了之后。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同样的暴力方式来解决他的问题。所以,惩罚的方式,尽量少用。而能否用好惩罚之外的方式,正是评价一个家长或是老师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。

           接下合肥自闭症来说说关于消退的问题。

           这里借用白老师的一个例子:

           我家小区有正后两个门,其中正门一直开着,后门一直锁着(磁力锁)。我的停车位是在后门附近,可我每天都要从正门出去,然后绕好远到后门才能上车。

           突然有一天,我先来无聊。走到了后门,惊喜的发现后门竟然开了,于是我第二天早上欢天喜地的直奔后门就去。

           可是好景不长,一周后,当我像往常一样的准备从后门出去上班的时候。发现后门竟然被锁上了。这个时候,我一般会怎么做?

           我肯定不会直接转身回正门,因为那样就迟到了。所以我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摇晃那个门。可是如果任我怎么摇也没有用的话,我才会骂骂咧咧的跑回去正门。

           第二天早上,我还心怀侥幸的去后门。如果还是锁着的,我晃了半天依旧晃不开的话。那么我第三天还会再从后门走吗?可能就不会了,即便我非常的执拗,最多也坚持不了一个礼拜的(如果每天都打不开的话)。于是,我走后门的这个行为就被消退了。

           可是,如果我们试想一下,我第一天用力的摇晃后门,竟然被我晃开了。那么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?

           我第二天早上肯定会直奔后门,然后直接启用摇晃的方式,对吧?

           可如果我第二天晃不开呢?很可能我就开始“行为升级”了,我开始尝试用脚踹,或是用身子撞。如果我一脚真给踹开了呢?可能第三天我会越过晃动,而直接就上脚踹了吧?

           行为消退便是这个原理,如果孩子得不到满足开始哭闹。消退的原则就是在保证其安全的前提下,不搭理他。

           你不搭理他,他自然就会选择升级他的行为,可能开始满地打滚了。这个现象叫做“消退爆发”。而我们最不理智的就是在“消退爆发”的顶点,选择妥协。

           比如,孩子哭闹,你选择消退。这时候孩子开始满地打滚,你扛不住了,选择了给他买薯片。那么下一次孩子很可能直接就从满地打滚开始了!甚至会升级为攻击行为或是自残。

           所以说,如果选择消退的话,一定要扛过“消退爆发”这个阶段。

           仔仔去年夏天,在外面没玩够死活就不上楼。抱上来就满地打滚的哭,而且一哭就是至少20分钟,歇斯底里的搞得邻居差点报警。

           直到现在,他每次发情绪平均不会超过1分钟(不过仅限于在我面前)。用的就是以消退为主的方式。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不过这里要着重的强调一下,不是所有的问题行为都可以用消退的。还需要看“行为目的”。

           任何人的任何行为,都会归结于如下4中行为目的:

    1、想要得到

    2、获取注意力

    3、移除不喜欢的刺激

    4、自我刺激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如果,孩子的行为目的是后两者,那么你使用“消退”就正中下怀,反而起到了强化的作用。

           比如孩子一上课就哭,他的行为目的就是不想上课(典型的移除不喜欢刺激),这时你不搭理他,正好满足了他不想上课的目的。

           或是,孩子在那转圈、抖手、尖叫。这些都是自我刺激行为,你不搭理他,反而会强化了孩子的这些行为。

           所以说,ABA是一个系统的学科,我们的孩子千差万别,别想着照搬别人家的办法。每个孩子都需要系统的分析、塑造的。

     

    本文由合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,合肥晓燕子康复机构收集整理发布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分享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刻删除。
    152569314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