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合肥晓燕子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。

在线预约|联系我们
全国服务热线
15256931441

    康复知识

    主页>康复知识

    自闭症的居家干预之居家游戏

    发布时间:2018-03-21 11:16:21阅读次数:0

    游戏就是玩,玩特别的重要。尤其是对于小龄的孩子,你想让他在那坐45分钟吗?不可能,也不人道,也不好玩。你让他玩玩具,在玩具过程中他就会提要求。他就会产生更多的兴趣。

    他会玩这个玩具了,你就会让他配对玩别的玩具,他就会尽早摆脱食物对他的强化,而变成玩具类的强化物。所以开始的时候千万别说,老师花了不少的时间就是在跟我们玩玩具,玩游戏了。这个游戏也是有技巧的,有的家长说:“孩子自己玩自己的,我也参与不进去啊?”这样家长应该还不占少数。

    咱们就拿玩小汽车为例,说说怎么个参与进去孩子的游戏之中去,同时还能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做一个评估。

    首先当你给他买了个小汽车的时候,你给他,他接过来玩。或者说他一进屋发现墙角那有一个以前没见过的小汽车,他就跑过去。如果孩子是这样一个状态,那谢天谢地,你孩子的状态还算不错,你会觉得干预起来应该会有戏。他要是视而不见,这就麻烦了。

    孩子跑到小汽车那了,我们接下来观察的是什么?合肥自闭症接下来我们要看,怎么玩小汽车的?就是孩子玩的方式。

    拿起小汽车来赛跑,把东西放在小汽车上运到另外一个地方。哇!如果他开始这么玩,我们就会觉得更有戏啦。为什么?因为这小汽车造出来就是希望孩子们这么玩的。

     

    好了,如果这个孩子不是这样,他拿起来把车反过来,开始拨弄那个轮子,而且这一拨弄就是一上午。假如他开始拨弄了5分钟,你觉得后续的10分钟会干嘛?在这继续拨弄啊。再给10分钟呢?还是在拨弄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这个时候我怎么才能不知道孩子他要干嘛呢?他拿起小汽车就在那玩轮子,玩了两分钟,我们就可以预判,后来5分钟还会这么玩。如果我想把后来5分钟,变成我不知道他该怎么玩,我们应该怎么办?

    当我们已经预测孩子接下来会做什么的时候,我们就应该对这个孩子进行一个“扰动”。干扰他。

    什么叫扰动?比方说我这个时候就可以,伸出两个手指头,把转的轮子给捏住。捏住了之后,这个孩子会有什么反应我知道吗?有人说生气,有人说哭了,还有人说扒我的手......

    这些都是咱们在猜。实际上这个孩子会做什么我根本就不知道。那我怎么才能知道呢?

    那就要等!扰动之后就要等,等就可以观察他用什么行为来应对现在这个扰动。不等,那我们永远不知道。

    这个等,接下来就有一系列的动作。这其实是一个对孩子的评估过程。如果我捏着,有的孩子就开始抠我的两个手指头,而不看我。如果他一抠,我就放开了手,那孩子会干嘛?继续玩轮子是吧?我又开始能预测他要干嘛了是吧?

    好,我把轮子捏住,他就开始抠我的手,这个我知道了。我如何让我不知道接下来他还会干什么?那就是继续掐住,对吧?继续保持这种扰动,我看你还有什么招?然后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开始把牙伸过来了,也就是说他拿不开他就开始咬。现在我知道他用什么方式了。

    你希望让他咬到吗?这个时候,如果掐住,他掰,掰不动,他就会开始用咬,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他另外一种扰动。

    现在我知道你要咬我,那我现在扰动就是,我要阻止你的脑袋,使你的嘴接触不到我的手,但我的手还继续保持。会发生什么呢?还是不知道,是吧?

    所以你有没有看到,其实当我们能够预测孩子常规接下来行为的时候,我们稍微给他一点扰动,我们就会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不知道,我们就会等。一旦我们知道了,我就可以在扰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保持扰动,或者是给他新的扰动。直到这个孩子开始有新的反应。

    比方说,有的孩子在那玩汽车。他拿着小汽车在那推,一松手给推跑啦。然后他就去追小汽车,这是一个我们希望看到的,功能性的玩法。好,我们跑过去在他就要抓住小汽车的时候,我们用脚踩住了小汽车。这是不是一种扰动?如果我不踩,他会怎么样?把小汽车拿起来接着玩去了。现在呢?我踩住了他还能拿出来?拿不出来了,所以,有的孩子他就开始抠,有的孩子就开始推你的脚,拍你的腿。

    推也不成,拿也不成,孩子就知道,把脑袋抬起来。抬脑袋是为什么?如果这个是个桌子腿,他会抬脑袋吗?这就看出来不一样的孩子反应的不同,如果你的孩子始终在那搬腿,而不往上抬一抬,这说明他把你的腿当桌子腿了。

    如果他推了半天,能够抬头,那就说明他意识到这是人的腿。他开始跟人打交道了。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和他有眼神交流了。唉,他一看到我,我就冲他笑,一笑我就把脚底下松开。接着他又玩到了是吧?

    小汽车一旦放手,我们又追过去,又踩住。当我第二次踩住的时候,孩子抬起头来看我,是比第一次更快了还是更慢了?很可能他就不再推你的腿,也不再抠你的脚了,而是你一踩住,他就马上怎就抬头看你。所以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次的暂停,互动,暂停,互动。你一方面是在教他,另外一方面也是在评估他。

    所以,什么叫评估?就是观察我们的孩子,是不是对周围的人和事儿感兴趣?是不是愿意接近他们,接近了什么?怎么接近的?接近了多长时间?

    所有我们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的东西,也就是说我们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可以预测了。我们就要给他一点扰动,在扰动的基础上我们又没法预测了,我们就要观察等待。在观察等待的过程中,你就把你孩子的自我游戏的能力,社会性的能力都评估在内了。

    所以你看看,当我们一谈到游戏的时候,实际上一堆的对孩子的评估就出来了。

    当然我们也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去扰动孩子,只要这个孩子,接近了我们希望接近的东西。而且是以正常的方式去接近的,而且接近了之后能够正常的作用于这个东西一定的时间,这个就很好。我们可以借着这些扰动来给孩子创造需求,来一点点的参与进去。

    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扰动技术,比如孩子在那玩积木,我们除了对积木进行扰动以外。比如他搭高,他搭到了4块,要搭第5块的时候,我可以把第5块积木嗯住。让他拿不走,这就是扰动,我看他怎么解决。

    我也可以让他继续自由的拿第5块,但我们还有别的扰动方式,我跑到水龙头那,洗洗手,然后故意剩点水,然后跑到他那,他在那专心致志的搭积木呢。然后脖颈子那一阵一阵的凉,然后就一滴一滴水就滴到脖颈子里了。

    这是不是一种扰动啊?当一滴水滴到他脑袋上的时候,你会知道他接下来会干什么吗?不知道是吧?不知道就观察吗!因为我也不知道,我就要滴一下观察。有的孩子很警觉,回头就看。他看了我就冲他笑,然后再顺势弹他一下,把水溅到孩子脸上。看看他会不会有躲避,然后我再追。这积木可能就不玩了,变成一种躲猫猫的游戏了,也许他很喜欢,很享受这种互动,这是扰动。然后等我的手干了,我再故意跑到水龙头那,把水龙头开大些,让他听到水声。好多孩子本来对积木还挺感兴趣呢,结果在这个时候怎么了?对积木完全没兴趣了,他开始玩水。他要接近水源的时候,我又开始扰动,我把水“啪”的一下,拍一下水,呲向他,你看他是怎么来反应?

    一开始可能有些孩子根本不理你,但是你要做这样的互动,他对你可能会变得很感兴趣,很愿意接近你,这时候给你的眼神,他完全不是因为对水的兴趣。而是对水、你,和他之间的这种互动方式更感兴趣。这些其实都是游戏。

    我们还可以通过扰动,把自我游戏转化为亲子游戏。

    当然,不上幼儿园,不上机构,很可能我们孩子的同伴游戏会很少。可是我们可以发动亲戚朋友的孩子一起来吗。

    有人说,现在我们家里没有别的孩子啊。其实不是没有,而是咱们根本没有这个意识。如果有意识,吸引一些同伴到家里来还是有机会的。比方说亲戚朋友,有没有岁数差不多的小孩啊?同事里头有没有啊?你跟她说:“反正我全职在家了啊,你们家要是有什么事,把孩子送到我们家,我帮你看孩子。”很多人都乐不得这样,对不对?

    但是要注意,当我们要吸引同伴到家里来的时候。很多家长都迫不及待的要利用这个机会,开始“导演”这两个孩子。“你应该这样做,你应该那样做。”结果这俩孩子都非常的烦她!那个正常小孩再也不想上你们家来了。

    其实我们应该首先吸引,留他在你们家。不要急慌慌的做导演,不要急慌慌的利用这个孩子要教我们孩子点什么,对吧?太功利了!其实我觉得一个正常的同伴到家里来,我们可以学习很多。

    我们可以学习,和正常孩子之间互动会有什么感觉?然后看看正常孩子在对感兴趣的人的反应,到什么程度?然后我们再一点一点的介入。所以你在家里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儿。

    有很多人反对ABA。“啊,这ABA就是一对一,就是做个训。”

    其实我们想想,没有一个孩子能每天做4个小时以上的个训。其实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干嘛?都是在游戏,在居家,在做这些事情。但这些事情的时候也一样可以用ABA啊。

    没有任何人说ABA就是一对一,就是指鼻子,就是摸脑袋,就是认颜色,认数字。没有人这么说啊!这些是ABA里的一部分,叫做回合式教学。但是它并不是全部。我们的时间实际上是非常之多的,我们可以做很多的游戏。但是我要告诉大家:对于小龄、低供能的孩子来说,每天没有回合式的操作两个小时以上,基本上都是在浪费时间。在你要保证每天2个小时一对一DTT训练的基础上,再做一些游戏的东西,做一些居家的调整,再做一些其他的小组课,集体课。那我们的的孩子进步就会非常大。

    说到底什么意思?就算是ABA里的一个教学技术,DTT教学,他对于这些孩子来讲,也是基础性的工作,离不开的。

    有很多孩子小时候,两岁诊断的时候,功能很高。家长就会认为:我们的孩子功能这么高,不愿意做这些回合式教学。我们做RDI,我们做floor time。的确很嗨,嗨到5岁的时候,跟别的孩子一比傻眼了。比那些两岁功能低,但送那个做至少每天2个小时以上DTT的孩子一比,人家那都上幼儿园了,正常适应着呢。这个孩子还是送不进去,问题很多。这种教训,非常多。

    所以,我谈到游戏,实际上也离不开对孩子的观察,对孩子的评估,对孩子的扰动。一个家长,要想自己教孩子,自己带孩子。你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一天能给孩子扰动成百上千次,这个孩子就不可能不进步。我指的是有效的扰动,就是你确实是影响他跟你互动的这种扰动,而不是无效的干扰。

    无效的干扰是“孩子,指指鼻子,来来来,看看,你看妈妈的鼻子,你看妈妈指呢,来你也指一指”。你也在干扰他,可是他对你毫无回应。你在哪唱歌跳舞,他对你不理不睬,这种干扰有用吗?没有用!

    刚才我们说的所有的扰动都是指有来有回的互动。我们绝对不会保持在一个干扰上重复,这种干扰不行我们就给他另外一个干扰,升级的干扰,直到他对我们有所回应。直到我们已经评估到他用什么方式来应对我们。

    所以说,游戏是一个帮孩子提要求的一个很好的方式,所以一定要和孩子好好的互动的玩,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在那漫无目的的一玩一上午。

    另外,游戏是对于我们在DTT中教学内容的一个最好的泛化方式。比如,我们今天教了孩子认知“左右”。孩子在桌面上理解了,这时候你和他玩“小蚂蚁往上爬”。

    “小蚂蚁,往上爬,一爬爬到———(拉长音)———左胳肢窝”

    如果你能声情并茂的和孩子互动,这个等待的时间孩子会非常的兴奋。当你说出“左胳肢窝”的时候,孩子就会下意识的夹紧左臂。这个时候,他的左右认知就会更加深刻的烙印在脑海里。

    所以,科学的DTT+有计划的泛化游戏是促进孩子进步的一把利器。用的好的家长,孩子的进步速度就会快的多。


    本文由合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,合肥晓燕子康复机构收集整理发布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分享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刻删除。
    15256931441